霰在古代指的是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霰的成因是雪晶在下降过程中,因温度降低,外围的雪花层逐渐融化,温度继续降低时,融化的雪水又结成了冰,便形成了霰。霰在古代文献中常有记载,如《诗经》中的“雨雪霏霏”就是形容下雪时夹杂着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