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莪术时防止腐烂的关键在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种与种苗繁育:选择个体完整、芽眼齐全、健壮、经检疫无病虫的种茎进行繁殖,确保种植材料的健康。
合理密植:畦宽宜为100 cm120 cm、高宜为20 cm25 cm,行株距宜为35 cm×30 cm,以保证植株间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施足基肥,按每667 m2施有机肥400 kg500 kg,7月下旬,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45 kg~75 kg,同时可施入有效活菌数≥2亿/g的微生物菌肥4 kg5 kg,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田间管理:
防止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在40%~50%,避免过湿导致的病害。
生长期应及时剪除过密枝叶,清除黄叶、落叶和病叶;拔除发病严重的病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在病穴中撒生石灰消毒。
冬季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及时翻耕晒土,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
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打破病原菌的生命周期,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生物防治
叶斑病生物防治:叶斑病发病初期,可用有效活菌数≥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800倍液喷雾,每7d~10d施用一次,连用2~3次。或有效活菌数≥3~5亿/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稀释300倍液喷雾,每7 d~10 d施用一次,连用2~3次。
根腐病生物防治:在根腐病发病初期,可使用80%乙蒜素乳油稀释2 000~3 000倍后灌根,每7 d~10 d施用一次,连续2~3次。
化学防治
当田间病株率达10%~15%时,应参照相关技术规程推荐使用的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应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避免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物理防治
排水管理:确保田间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和土壤过湿,减少根部腐烂的风险。
土壤消毒: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以采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处理,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莪术种植过程中腐烂的发生,保障莪术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灵活调整防治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