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成语高山仰止的典故
时间:2025-04-15 05:37:01
答案

成语高山仰止(gāo shān yǎng zhǐ)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属中性词;作谓语、分句;常与“景行行止”连用。

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

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

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宋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一个崇高得可以,一个直白得可以。对“止”,都解释为语助词,看来没有什么异义。

推荐
Copyright © 2025 特然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