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企改革的重要时期,其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困境: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国家财政赤字也非常高。这些经济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国企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2. 需要市场化改革:中国的国企以前一直是计划经济下的柱石,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企也需要市场化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3. 外部压力: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推动了国企改革。国际上对中国国企的管理和效率问题也不断提出批评。
4. 政治因素: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国企成为当地官员、领导干部甚至国家高层的“摇钱树”,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给改革带来了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于1992年开始实施国企改革,主要包括“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革、重组并购、兼并倒闭、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这些改革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加速了国企市场化转型,增强了国企的竞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