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早期,但直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英国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在这之前,英国为城市化发展进行了漫长的准备和积累。
农业革命(13世纪-16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由于羊毛价格上涨,圈地养羊变得更有利可图,于是圈地运动开始兴起。圈地运动从本质上说可以看做英国一种长线制度建设,表现形式是实现农业商品化。圈地运动使得农村小农生产先后被大规模畜牧业和大规模农业所取代,大量资本得以投入农业。规模化农业,促进了大量粮食和畜牧产品被投入商品化生产,一些土地贵族成为资产阶级,农民则成为第一代工人。
商业革命(16世纪-18世纪):这一时期,英国商船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商业资本和贸易大幅度增长,并开辟了大量殖民地。随着殖民地的扩大,英国对外贸易在18世纪增加了6倍,伦敦成了世界贸易中心。国际贸易的繁荣成为英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因为频繁的经济交流促使大量人口流向大城市。
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仅仅用了90年时间,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的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城市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双重变化。英国农、林、渔业在1800年前曾占总劳动力40%以上,到1901年这一比例大幅降为8.7%。